冀的讀音是[jì]?;踞屃x:1.希望;希圖。2.河北的別稱。3.姓。筆畫數(shù)是16筆,部首是八、北。本意是指希望、期望,也指州名,是指古九州之一的冀州。《國(guó)語·魯語》和《史記·孝武紀(jì)》有記載。初文像一怪頭之上長(zhǎng)有雙角的人形,為獨(dú)體字。本義不明。到了《說文》小篆,雙角訛為“北”形,怪頭人形訛為“異”形。成為合體字。隸變將“北”形簡(jiǎn)化為兩點(diǎn)。楷書仍以從北從異結(jié)體。
康熙字典
《唐韻》九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(huì)》幾利切《正韻》吉器切,音驥。《說文》北方。從北,異聲。《徐曰》北方之州也?!队衿繁狈街荩蕪谋??!稜栄拧め尩亍穬珊娱e曰冀州?!稄V韻》九州名?!稌x書·地理志》冀州,其地有險(xiǎn)有易,帝王所都。舜以南北闊大,分衞以西為幷州,燕以北為幽州。
又欲也。《左傳·僖三十三年》鄭有備矣,不可冀也。
又姓?!俄崟?huì)》晉大夫冀苪。
又《韻補(bǔ)》葉茍起切,音已。